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党史学习 >> 【党史微课堂62】洋冒进

【党史微课堂62】洋冒进

发布时间:2021/10/25 18:57:52 次浏览 分类:党史学习

(本网消息)


洋冒进

粉碎“四人帮”后两年间,开始使国民经济摆脱瘫痪、半瘫痪状态,这是成绩。但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从1976年冬季开始,华国锋和中央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对石油、煤炭、钢、化工的生产等方面,相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口号,国务院1977年7月的一份报告并且认为“国民经济的新的跃进局面正在开始”。在1978年2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华国锋在国家计委和各部门的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务院关于1976年到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按照这个规模,到1985年,钢产量要达到6000万吨(1978年的实际产量是3178万吨),石油产量达到2.5亿吨(1978年的实际产量是1.04亿吨)等等。这些指标的不符合实际可以拿石油为例。对石油产量增长的要求,是在没有地质勘探资料的条件下空想出来的,实际上直到八十年代末,石油产量也还不足1.4亿吨。过高的产量指标不能不要求过大的基本建设投资。按照规划,1978~1985年的八年期间的基建投资相当于过去二十八年的总和。这个规划虽然只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没有公布下达,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起了坏作用。1978年的积累基金比上年增长30.6%,而消费基金仅增长8.4%,积累率急剧上升到36.5%,成为1958年的“大跃进”原来十年中积累率最高的一年。这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1%,也成为“大跃进”后二十年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额增长最高的一年。

华国锋这时看到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不要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话),这当然是对的。但他由此出发,不顾国力,企图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以此来实现高速度的发展。冶金和化工部门的高速发展的计划都建立在巨大规模的引进上,甚至把所需资金寄托在外债上,既不考虑对引进的配套能力和消化能力,也不考虑还债的能力。所以被人们称为“洋冒进”。这些计划的执行只是开了一个头,虽然当时拟建或始建的项目有的后来建成了,是有成效的,但总的说来,这些计划是不可取的。这时的“洋冒进”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相比,虽然社会经济环境有所不同,但同样都是出发于不顾客观条件的“左”倾指导思想。“洋冒进”发生于国民经济在十年动乱的大破坏后亟须休养生息之时,正如要一个大病初愈的人急速快跑,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洋冒进”破坏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原则,片面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当然不能改善,而只能加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病态。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