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一、高龄患者遭遇棘手难题
一位83岁的爷爷,尾椎骨下方烂出一个 “碗大的坑”—— 足足 9×12cm 的伤口,烂到能看见骨头,每天流脓还散发臭味。随着时间越来越久,伤口越烂越大,老人疼得吃不下睡不好,家属十分着急。
01基础条件差高龄导致身体代谢缓慢,组织再生能力极弱。
02创面情况危急溃疡深度直达骨膜,还伴有恶臭感染,在外院接受了 6 个月的保守治疗却不见好转,创面扩大到 9×12cm,传统换药方法束手无策。
二、中医外科先行 “打基础”疮疡外科徐海芳医师运用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关键基础。
01外用中药生肌散徐海芳遵循 “提脓祛腐 - 煨脓生肌” 的中医理论,使用含有黄芪、血竭等中药成分的生肌散外敷创面。这一治疗促使创面渗液减少,坏死组织逐渐液化脱落,新生的肉芽组织开始覆盖创面,为手术创造了清洁的基底。
02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在内服药物方面,采用益气活血方来提升患者的气血;同时,结合艾灸足三里、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增强机体的修复能力,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西医精准手术 “补创面”
烧伤整形外科廖和根主任医师团队实施 “腰臀筋膜皮瓣转移术”,成功攻克手术难关。
01血供保护精准定位第四腰动脉穿支,保障了皮瓣的血液供应,确保皮瓣能够存活。
02三维修复设计利用深筋膜层构建抗压缓冲带,有效防止术后创面再次破损,为长期康复提供保障。
03感染控制术中采用 VSD 持续引流技术,及时排出创面渗液,降低感染风险。
04技术细节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界处构建皮瓣基底部,需要毫米级的血管辨识技术;皮瓣旋转角度达到 130°,实现了骶尾部高压区的无张力覆盖;供区直接缝合,不会造成功能障碍,避免了二次损伤。
四、康复过程见证疗效
术前:尾骶部溃烂流脓,创面达 9×12cm,散发恶臭,需要每日进行换药清创,患者痛苦不堪。
术后1天:VSD 引流量小于10ml/日,皮瓣血运良好,显示出手术的初步成功。
术后10天: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已全部拆线,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
五、三大创新凸显治疗优势特色中药生肌散在感染控制期发挥祛脓生肌的作用,待创面条件适宜时,及时转为手术干预,把握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02穿支皮瓣改良技术对传统皮瓣技术进行改良,将皮瓣存活率从 75% 提升至 92%,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03术后中医药调理术后通过中医药调理,改善患者气血,提高身体抵抗力,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降低了复发风险。
给家属的提醒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家属要重视褥疮的预防,做到每天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发红、小水泡等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这一病例的成功,彰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创面的独特优势。中医外科与烧伤整形外科联合诊疗,通过 “中药愈创 + 精准皮瓣修复” 的创新模式,为高龄重症褥疮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