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日:
夏令时:
上午:7:30-11:30
下午:2:00-5:00
冬令时:
上午:8:00-11:30
下午:1:30-5:00
首页 >> 健康教育 >> 世界心脏日——心血管内科医生和你谈谈“心”

世界心脏日——心血管内科医生和你谈谈“心”

发布时间:2023/9/29 18:33:46 次浏览 分类:健康教育

(本网消息)

2023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相知用心”。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每年约1790万人死亡。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300万人。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健康与否直接关乎我们的生命。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脏健康,心脏病有哪些症状?接下来,让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胡逸军来和大家“谈谈心”。



引发心脏健康的危险因素:

1. 吸烟图片

吸烟与心脏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心脏疾病中的冠心病。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的成分会对动脉血管的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内膜损伤后,就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不断发展,且容易转变为不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如果发生破溃,就会引起动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完全堵塞血管,使心肌的供血,供氧中断,因而会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如果明确有心血管疾病,必须要做到戒烟。

2. 不合理膳食

高脂高纳摄入、低水果蔬菜摄入、低水产品以及低谷物摄入等。这也是几种影响较大的膳食因素,尤其是高脂高钠的摄入,会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3. 身体活动不足

以车代步、久坐等现代生活习惯,给现代人的心脏带来了危险,缺乏运动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都是引起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而控制这些因素除了饮食调节,科学的运动也很重要的,适当的运动能够燃烧过多的卡路里,帮助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血脂,长期锻炼还能使高血压程度减轻,同时能增强心肺功能。

4. 体重指数高(肥胖)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事件。肥胖人体内的脂肪比较多,一旦体内脂肪增多,就会增加血液循环的容量,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得心脏病的几率就会增高。

5. 心理因素

抑郁症会影响心血管健康,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研究发现,与没有任何抑郁症状者相比,持续抑郁症状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升高的显著因素。

6.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吸入氧气减少,血液中的氧气水平过低,刺激神经中枢及心血管化学感受器,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导致心血管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呢?也就是说临床表现有哪些?


1. 心悸,是最常见心脏病的症状,为一种心跳不适的感觉,多见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2. 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诱发呼吸困难。初起常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迫坐呼吸,不能平卧。

3. 胸痛,由心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性紧缩感或闷痛,并向左上肢或颈部等处放射,多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所诱发,每次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发作可与活动无关。

4. 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常见的心脏病的症状的表现,早期水肿先见于下肢,常在白天活动后傍晚下肢水肿明显,休息一夜后消失。

5. 咯血,二尖瓣狭窄、肺梗塞或左心衰竭肺瘀血病人常有咯血,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肺循环血流量过多和(或)肺动脉高压时,亦可咯血。

6. 晕阙,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室速、室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暂时脑缺血,临床表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及抽搐,亦称阿一斯(Adams--Stokes)综合征。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更年轻的心脏。

1.合理饮食

食物品种多样,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每日摄入钠盐少于5克,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30克。

减少加工肉类、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适量饮茶。

2.充足睡眠

每天保证睡眠时间6~8小时。

3.充足运动

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4.戒烟戒酒

不吸烟、不饮酒,并避免二手烟。

5.减少心里压力

工作之余,常去一些小公园或者郊区呼吸新鲜空气;休息时,可以选择利于进入“心流”状态的休闲方式,如阅读、运动、下棋等具有一定目标、可以提供回馈的活动。

专家提醒:如有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及时前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切勿自行判断服药。



图文来源:自媒体宣传中心